在路上学习爱–陈林松的西部一年
编者按:
在陈林松的西部一年期间,得益于“阳光种子”的充分信任与大力支持、心桥公益的慷慨解囊、志愿者伙伴的积极配合,我们合力实施了彝良县荞山镇海坝小学床铺捐赠项目,解决了160个学生的住宿问题。通过这一事件,我深刻意识到在开展志愿活动尤其是物资捐赠的过程中,充分信任、质量控制、实地调研、流程跟踪是多么重要.

我是志愿者
全市志愿者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一年期满,总想用最恰当的题目来总结这段经历,绞尽脑汁,发现没有比“我是志愿者”更加贴切,正如出征之前,没有比“我想做志愿者”更有说服力一样。
一、我的岗位在团市委(本职)
都快结束了,有朋友还以为我在支教,先澄清下,我所在岗位是丽江团市委办公室。团委,大学期间,我们接触最多的部门想必就有它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离不开它的操盘。从报名西部计划到正式踏上服务岗位期间,整个过程也都是上海团市委和云南团省委在具体操作。但是,直到我进入团市委并短期成为系统内一员时,我才真切了解它的职能板块、服务群体和运转流程,我才真切感受到政府机关的工作氛围及外人看不到的喜悦与困惑。
服务于团市委,我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公务员的角色,只不过要在前面加几个“准”字。我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办公室同事开展工作,包括收发文件、撰写材料、管理新媒体、拍摄活动照片、编辑新闻稿等,因为同事调到群众路线督导组了,所以会部分接应他所在少年部、学校部和权益部进行常规性的工作对接。从一开始没有头绪,到渐渐上手,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分配、鼓励和指导。在这个岗位上,我是真正的把自己当作一份子,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能做到有求必应,积极主动的完成,并谋求工作方式的改进。不过,有很多地方并不到位,或者成效不显著,比如新媒体运营推广方面,粉丝量和关注度不够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
虽无意考公务员,但团市委确实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学会了如何归档整理大量的文件资料,按时间、部门和类别来建立文件夹;我学会了如何有条理的制定计划,确保一拨压一拨的文件按时上报;我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来自于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企业单位或民间组织等。另外,因为书记大力扶持四群教育挂钩点的关系,我有幸经常跟随下乡。在这过程中,我不仅看到了丽江农村的真实面貌,感受到一些地区的贫困程度,也实地接触了一些通过产业发展走上致富道路的先进典型,比如太安洋芋、油菜、吗咖产业基地,当地政府利用自然环境,通过培育优良品种,并进行标准化种植和科学化管理,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村民脱贫致富。这种思路和眼光放在哪里都是值得借鉴的。所以,下乡对我来说,是一种福利,我特别珍惜。
二、我的身份是志愿者(本分)
无论分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我带的都是志愿者的帽子,这是身份,也是本份。丽江五个半小时工作制,当时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因为,在上海八小时正常下班,就是一种奢侈。工作以外,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必须得好好利用起来。一开始,并没有头绪,不知哪里有需要,哪里可以入手。也是得益于团市委平台,我有机会认识很多丽江民间公益组织,并参与他们组织的公益活动,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慢慢的,也就有了方向,并能自行组织。
丽江有大量贫困家庭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上学成为一大困难。应需求而生,丽江有许多民间公益助学组织,如普力、雨露、丽江助学网等,通过采集资料、发布需求、募集物资、对口发放的流程,为困难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志愿者参与帮扶行动提供了机会。从参与普力的大型义卖、下乡采集困难学生家庭信息、再到雨露的物资发放,亲临现场时,能真切看到孩子们家庭的各种困状,很多都是单亲、或者父母在外的留守儿童,由于劳动力不足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使他们无法拥有保障学习的外在条件,甚至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表现出怯生和孤僻。他们需要的可能不仅限于物资,还有亲人的陪护。对于志愿者的到来,大多数家庭都特别热情,并流露出浓烈的感激,面对他们,感觉自己能做的太少。记得在在七河走访时,有一个女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一起,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一大家子唯独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给他们用手机拍了张全家福,爷爷就特别兴奋,请求我们洗一张用作纪念。可见,对困难家庭而言,团圆是件多么奢侈的事。
来到丽江,确实满腔热情,想多干点实事,多帮些弱势群体。一开始,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盲目性,恨不得把自己当作救世主,遍地撒网式帮扶。但能力有限,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做了也只是点到为止。在此期间,得益于“阳光种子”的充分信任与大力支持、心桥公益的慷慨解囊、志愿者伙伴的积极配合,我们合力实施了彝良县荞山镇海坝小学床铺捐赠项目,解决了160个学生的住宿问题。通过这一事件,我深刻意识到在开展志愿活动尤其是物资捐赠的过程中,充分信任、质量控制、实地调研、流程跟踪是多么重要。后来慢慢的回归理性,有所侧重,希望能针对某个群体开展定点关照,从而产生持续性的效果。因为一些机缘,加上在市区比较方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丽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我们志愿者分别于圣诞节和儿童节期间开展了爱心活动,给孩子们送去了书籍和相框,书籍由“阳光种子”赞助,相框通过微信朋友圈募集。他们很开心,会不停的竖大拇指表达感激,并争抢着表达才艺,或者一群人围上来捶背。那时,我感觉这些孩子天使般可爱,带给我们的美好无可比拟,当然,我们也确实给他们带去了快乐,这是相互的馈赠。对他们而言,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只是我们做的并不够,并没有实现常态化的初衷,并没有建立持续性的机制,也没有带他们走出校门感受外界,甚至,我都没有和他们一起上过手语课,这是回想起来会感到遗憾的空格。
无论实施哪项服务行动,都离不开公益组织的支持、朋友们的聚力和志愿者团队的现场实施,当然还有受助方的乐意接受。尤其要强调的是,丽江是个温暖的地方,因为遍布着有爱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本土企业家、有客栈老板、有游客、有学生等等,他们会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时及时出现。所以,要找个志愿司机、找个志愿摄影师、找个志愿下苦力的人并不难。我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热心朋友,他们将参加公益活动融入到生活方式之中,温暖着丽江,也代表了志愿者的正确走向。有一次,一个外地女学生主动打电话到团市委,迫切询问近期有没有志愿活动,恳求一定要叫上她。还特别强调,自己是个女汉子,苦力活也可以干,从而打消我们的顾虑。可见,如果真的有强烈意愿做好事的话,是不会挑三拣四的。
三、我的回忆在丽江(本心)
毋庸置疑,丽江是个美丽的地方,抛开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不谈,但就淳朴热情的丽江人用开放友好的姿态来善待我们这些异乡客,就足以让我念念不忘。一直觉得,一年之内,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受到了太多的特殊关照和盛情礼遇,可能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付出。在单位,领导会告诫我少喝酒、并在前晚的饭局后,第二天一早专门电话慰问;同事会给予各种鼓励和帮助,当工作还没完全上手时,仍耐心的指导并表扬很优秀;在外面,有些人可能就一面之缘,会因为是志愿者而主动替我买单;有纳西小伙伴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吃杀猪饭。真挚的情感向来浓重,无法轻描淡写,也无法逐一列举。
前不久聚餐,玉龙一中的和校长反复告诫我们不要忘了“玉龙”,玉龙团县委的和主任反复强调要记住“纳西族”,强烈的地域认同和民族自豪总能让一方水土生生不息。所以,此刻乃至以后,我都不可能忘记,丽江。
四、结语
在关于志愿者意义的诠释中,有种观点特别贴切“我们来这里服务的最重要意义不是帮助别人,而是让自己学习怎么 去“爱”,再将这份“爱”带给身边的人.我们在路上学习爱,而回到生活才是实践的开始”。
我意识到,志愿已成为通往幸福的生活方式,所以,期满不代表结束,我会带着一年的沉淀,继续前行。
吴林松
2014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