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欲望.
定义欲望.
沥青被传统物理认为是固体的物质,但有科学家提出质疑,认为沥青是液体状的,作为液体的第一特征就是会流动。沥青的粘度是水的2300亿倍,所以看到沥青流动还是很震撼的一件事。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沥青滴落试验从1927年开始进行,几十年时间过去了,许多人对这辈子能活着看到试验出结果已经不抱希望。从试验开始到现在,一共滴落了9滴,最近的三滴都因为意外或其他原因被错过;而2014年的第9滴沥青终于神出鬼没地接触到了瓶底,并被全世界2.5万名网友和3个在线直播订阅频道的夜以继日的直播下证实了:因为沥青滴落消耗的时间实在太长,那些陪伴观看触底实验瞬间的网友的名字,也将会被记录在史册上。熬时间就是熬人,生命有限才让发现拥有了价值,需要欲望更需要坚持!凡事都有价值,必须先定义,才有意义。当然这个“欲望”实用价值在那里,或一时不为人道。
1995年在硅谷工作的美国软件工程师菲利普–卡恩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深夜他的女儿诞生了;他答应第一时间告诉祖父,最好发一张孩子的照片!而他手头只有数码照相机、手提电脑和一部仅可发短信的蜂窝信号手机。深夜的医院走廊里也没有联网条件,那时也还没有WIFI。脑筋急转弯他马上将数码照片存入电脑,再用连接线将照片传到手机,又临时设法将照片编程后,用手机将蜂窝信号发送到24小时待机的家里电脑上(注意这是关键一步);再由家里电脑自动发送照片邮件到祖父和其他2000人的电脑上。他的迫不及待,引发了手机传输照片的革命性事件。以后WIFI的出现为智能手机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有时简单的欲望才催生了发现。
欲望有时不乏幽默,曾专门请教一位姓欧阳的数学博士朋友,听他讲
在我曾经的教师的经历中,曾经遇到过一个有“欲望”的男孩,80年代初,住校老师反映:昨天深夜,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接着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第二天查找原因,发现化学实验室有燃烧爆炸的痕迹,还好没有引起火灾;而此时的高一年级的化学课正在教“氢气爆炸”的课程;接着查谁受伤了,果然有个男生缺课;因为那学生还是第一批入团的好学生,我必须去走一趟,但家长再三推脱说孩子是生病上医院了,也就没有见到—那是个平时沉默,理科成绩很好的学生;一周后那学生又自动调到邻校读书了,也就始终不知道事故的动因和过程。值得欣慰的是班主任就是化学老师,他没追究上报,学校也就不以破坏公物来为难哪孩子,足见教师业界的良心了!如果这孩子现在从事科技工作的话,相信一定有建树,当然半夜的冲动就是魔鬼作祟了!
网上热议过90年代,有一位北京的女教师组织全班来做“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最后发现“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都自动跳走。足以证明有些被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其实100年前就有两个德国科学家分别做过实研:1、如果从
从现在开始,让老师和家长们好好思考一下我们自诩的中国智慧,去发现自己孩子的欲望,无论是孩子拆散闹钟还是手机连接爆米花机;无论是自制火箭还是养蚂蚁,不妨定义一下他们的”欲望“,去发现意义;成为他们进步的梯子。因为“温水煮的不是青蛙,是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