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活动2月19日正式启动
2月19日青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陈志刚校长作动员讲解,都江堰市青城九年制学校位于青城山镇场镇,学校历史悠久,前身是创建于1835年的“青城书院”,距今173年历史。悠久的校史、尽职尽责教师队伍。使得学校灾后校文化工作恢复非常迅速。以学校的“感恩”墙报为代表的特色展示,以及班级感恩宣言的创意,都将学校的文化生活显现得暖意融融。听完阳光种子秘书处辛荣老师对国学实施方案的详细介绍,学校张校长对国学计划非常期待。即日,秘书处辛荣老师代表阳光种子行动组将上海李大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二万元“国学知识大奖赛”的赞助承诺书交给青城学校领导,双方就国学计划实施方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陈校长表示从新学期开始,将会把“国学知识大奖赛”融入到学校传统文化系列教育活动中,2月开始组织学生基础诵咏规定篇目,在09年7月由阳光种子志愿者团队组织专家完成最后的决赛活动。
2009年一月9日,阳光种子行动秘书处辛荣老师代表阳光种子行动组将上海李大伟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二万元“国学知识大奖赛”的赞助承诺书交给青城学校领导,双方就国学计划实施方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月19日青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陈志刚校长动员讲解,
青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青城学校
(讨论稿)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连绵五千年,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它是全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民族精神的体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早已令世人折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它还涵盖了传统礼仪文化、节日节气文化、中华经典故事文化等领域。它教给人们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化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朴实无华、明礼守信、热爱和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秉性。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宝库,它也是当代教育取之不尽的宝藏。面对如此的民族瑰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分发掘它来教化子孙,塑造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青城小学有比较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为道光15年(1835年)本地进士高城南兴办义学而修建的“青城书院”。作为后世之学的青城小学应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院的优秀文化和品质,作为后进之士的青城小学人应该秉承先贤“知书达礼”等优良品德,学生具备书生味,教师具备文人味,学校散发书香味,工作、学习、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应该成为熟读诗书的饱学之士、文明优雅的谦谦君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实践者。
青城小学所处的青城山镇是一个具有多种传统文化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地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地青城山是中国传统宗教道家的圣地,道家学说在中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蔚为大观。作为学校有责任挖掘和发扬其积极的思想实施于教育教学之中。青城山镇是著名全国的长寿之乡,隋唐伟大的药物学家、长寿之星、药王孙思邈晚年隐居于此,总结思考其实践著述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其遵循自然、倡导和谐的人生之道,其躬身实践、勤于思考的为学之道,其悬壶济世、造福一方的为善之道,应该作为学校努力挖掘发扬的内容。青城山镇境内有距今近5000年属于新石器晚期的芒城遗址,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见证,更是凸显了本区域传统文化的厚重……
基于此,我校以“博于闻、约于礼、敏于思、笃于行”的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来传承和发扬中国书院“知书达理”优秀文化品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来继承“仁、义、礼、智、忠、信、孝、勇”的民族秉性。
二、实施领导小组
顾问:蔡娟娟 李大伟、辛荣
组长:陈志刚
副组长:姚兵 刘蓉
成员:全体青城小学语文教师、全体综合实践课教师
三、实施目标
(1)挖掘、构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构建青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
(2)挖掘中国传统德育教育内容,补充、完善青城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
(3)通过打造青城小学“书院文化”校园文化,来营造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
(4)通过让小学生直面千古美文,来传承中华文化。
(5)通过中华传统节日和节气知识教育,增加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育学生民族精神。
(6)通过中华经典故事讲学,培养学生“仁、义、礼、智、忠、信、孝、勇”等多方面的民族秉性。
(7)通过传统道德和传统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知书达理”优良品质。
(8)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确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实施内容
国学知识教育
中华传统礼仪教育,中华传统节日、节气知识教育
中华经典故事讲学
五、实施途径及方式
(一)全员实施国学知识擂台赛(见下面详细方案)
(二)分年段实施内容,拟为:
低段——过传统节日,习传统礼仪,诵传统诗文,长传统知识;
中段——讲传统故事,读传统诗文,识传统名人,习传统美德;
高段——游名川大山,诵传统诗文,长眼界见识,生爱国美德。
(三)建构校本课程《银杏树下》
六、实施阶段
(一)2009年春为试验、探索、启动阶段,开展国学知识擂台;
(二)2009年秋至2010年,全面实施阶段,启动校本课程编撰与实施;
(三)2011年,总结、完善、升华阶段,形成成果,并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特色。
七、实施细则:
(一)国学知识教育部分(初步实施见《国学知识擂台赛方案》)
国学知识比赛方案
青城小学国学知识教育通过国学知识比赛的形式开展,比赛由阳光种子行动提供赞助,作为全校国学教育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每周开设1-3课时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对纳入国学知识课程计划诵读、赏析教学的老师实行课时补贴,按季专款拨付。按实际课时计算。由阳光种子行动寻找项目赞助人予以资助,由项目赞助人出具书面赞助承诺书予以确认。
2、国学教育赞助项目以一个学期为阶段目标,初步实施时间三年六个学期。开始阶段以学生容易入门、学生实用有效为目标;第一学期国学教育的形式以组织“国学知识擂台赛”为主题开展。
3、时间安排:初定2009年1月到6月,7月决赛。
4、第一学期实施内容:
启蒙篇目:《三字经》《神童诗》《百家姓》。
诵读篇目:唐诗三百首(314首)包括诗名、词牌名、作者姓名。
全体同学参加,统一学习,在考试时以分三个年级段组实施不同标准奖励记分:参加决赛”国学知识擂台赛”的学生必须全部通过上面3篇文章的背诵,4年级以上组必须能默写.
5、初赛考核方式:
统一出题,全体学生闭卷书面完成启蒙篇目(《三字经》《神童诗》《百家姓》)和诵读篇目(《唐诗三百首》)一张卷子的填空默写。
启蒙篇目全校评出10人。得分相同,低年级胜出。
评出各年级段组前十名参加决赛。
评分标准:
一、二、三年级组;每对一题1.3分(得分相同,低年级胜出)
四、五、六年级组,每对一题1.2分; (得分相同,低年级胜出)
6、国学知识擂台赛:
各年级段组前十名参加,共3个组。30名同学参加,每位选手基础分十分。
自答题:30人轮流抽签回答一题.(回答对加分,回答错不减分)。
对抗赛:30人各自轮流出题,指定对方一人回答(不能是同组人员)人人必须轮到一次;(回答对加分,回答错相应减分)。
抢答题:20题,(回答对加倍加分,回答错相应减分)。
上述分数同时记入个人和团队总分。得出团体冠军,选出得分最高10人参加个人总冠军擂台赛。。
遇得分相同的,得分相同,低年级胜出;同年级同分的,再抽签背诵唐诗十首,直到胜者产生。
8、奖励:
团体奖:奖励辅导老师,所在班级参加个人总冠军擂台赛的学生最多,得分最多的得奖(得分相同,低年级胜出;同年级同分的,再抽签背诵唐诗十首,直到胜者产生。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根据情况设立优秀组织奖,奖励参与国学知识学习特别突出班级及老师
个人奖:一等奖3名,奖励助学金;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胜奖9名。
根据需要再设立特别奖若干,奖励参与国学知识学习特别突出学生。
(二)中华传统节日、节气知识教育部分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气文化包含着大量健康向上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情操;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活跃学生思维,发挥联想及想象能力,进行再创作等等。深入挖掘中华传统节日和节气所蕴涵的知识、道理和精神,让学生学习、掌握和领悟,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凡遇到传统节日和节气(重点以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为主)到来:节前营造有关该节日和节气的氛围,让师生从感官上融入其中;让学生收集有关该节日和节气的知识(来历、传说、风俗、精神等);背诵关于该节日和节气的诗文;学习关于该节日和节气的风俗和礼节(取精华弃糟驳)。
(三)中华经典故事讲学部分
中华经典故事包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秀文化和精神。是集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民族文化、民族智慧、优良情操教育的范本和教材。在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故事讲学,学生兴趣高,积极性强,易开展。可通过小组讲、班级讲、年级讲、国旗下讲、主题队会讲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