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学校争取援助之“知己知彼”
到目前为止,走访接触了四川灾区的十多个学校还有当地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而这个过程中我的身份有志愿者,有NGO顾问,也有援建捐助方的项目负责人,灾区学校如何去争取社会援助?该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表达需求?根据从事公关工作这些年的经验,我想简而言之可以归结如下步骤:
一、知己知彼
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无论是教育局长还是接洽援建投资方和志愿者组织的干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了解前来考察的援建方的目的和意图。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因为他们往往是做了前期调查,带着详细问题而来,同时也是带着评判标准而来。在初次接触中,对彼此的顺畅了解和认可对双方长期进一步深入合作的重要前提。令人非常高兴的是许多校长和老师凭借优秀的专业操守和经验,可以在这样的“初次接触”中应对自如,同时准备了充分详细的学校信息和当地介绍,帮助志愿者和援助方正确便捷地了解学校信息,同时知道学校的现状是否与他们预期的计划相符。
但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少许校领导和援建联络人的功课做的不足,有一次电话当地教育局的一位联系人,我问的10个常规问题里面大约有7、8个问题她要挂了电话再去调查。而另一位校长虽然态度热情谦恭,但是在现场问及学校一些基本细节的时候却要不时地由旁边的几位老师不断提醒。这些都会让无论是志愿者还是赞助方产生疑虑甚至反感。
另外,知己知彼的另一个好处是,灾后大量热心却缺乏组织的志愿者零散拜访参观也会让本来压力很大的板房学校承受过于沉重的接待负担。彼此见面前通过电话、邮件或者正规基金或者政府渠道去了解的援助方一些需求和基本信息,往往会事半功倍,皆大欢喜。
稍后请见:实事求是、精诚所至、积极争取、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