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晚餐

敏感晚餐
最近,很多中国富豪收到来自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私人信件 ,邀请参加一个私人聚会。并声明:“是讨论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的 慈善理念、做法和在美国的经验,希望与在中国的慈善事业的人进行 交流……”并说明不是劝捐。其实这是“掩耳窃铃”, 不邀请穷人而邀请超级中国富豪,就是看中他们手里有钱。 因为劝捐也要有效率,对象当然要挑选富豪。
让中国富豪听听慈善理念、做法和在美国的经验没什么坏处, 但在美国绝对不可能引起话题。中国的富豪还刚有做人的感觉, 但还需要学做人的尊严和终极幸福,因此我赞成他们参加。 总比电视中乱摇捐款牌要优雅,比傻捐了也不知道派了什么用场好。 富豪们学习的成本高,也是这一顿饭下来没有100万是过不了关的 ,但如果从此知道了如何用钱,就是个人生大智慧了。
我参加的一个草根志愿者团队最近接受一位富豪的委托, 在不作任何公关的前提下,为228位西部志愿者每人提供了一份非 常实用的的意外保险,超过了22万元的捐款。 为志愿者及其家庭提高了安全感。这位富豪的说法很简单:“ 世界上的钱是在流动的,现在暂时停在我手里,我就要用好它”。 我的体会是中国富豪很可爱,比我们想象的要热心公益事业, 但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好,捐多了被骂作秀,捐少了被骂吝啬, 真是也很苦恼的事。
其实过于敏感了,慈善是全民有责的事,一千个人各捐1元钱比一个 人出一千元要意义大。只要对全体社会有贡献的事都应该褒扬。 不必敏感,也要让中国的富豪有一个学习的时间。 他们的捐款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幸福的消费,与买一辆豪车一样, 客观上会帮助其他人的就业和促进社会幸福。同时“全民” 也要应该学习慈善,不要认为慈善是富豪的专利, 慈善是点点滴滴的全民参与,每人时刻注意社会的公共利益, 乐于在自己在场适时的情况下出援手,那么社会就更和谐, 人际相处就容易。力所能及地尽了自己的心和力, 也就不会在乎谁参加了富豪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