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雪时分

熬雪时分今年冬季第一场雪还没有飘下的时刻,申城冬里第一次达到零度以下,格外寒冷—夜深时刻,临时想到明天要出远路,匆忙去加油站,油加好了,突然吉普车发动不了—加油站几位小兄弟帮助将车推到一边—–帮助呼唤拖车。临时出来手机都没带,急忙用油站的座机给家里挂了个电话—那边的担心和埋怨—为什么总在半夜做急事—支吾着回答,心里想:门厅的那盏灯会一直亮着等你—–

Read more

为什么喜欢上海

祝贺12月23日阳光种子行动志愿者辛荣文章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发表为什么喜欢上海?一时说不清,但有一条是明摆着的:上海是一个超级大都会。因为只有这样的大都会,才有在一些偏僻的小地方不能知道和看到的东西:大楼、商品、各色人群、鲜衣宝马(豪车)。其中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漂亮女人和她们展示的时尚和风情。来到这个中国繁华的城市,能够看到世界的“缩影”,于是得到现代化的印象。欧美几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并不算多,而中国人讲究的是大,大都市,大排场,只有大了,心中才满足,你出国留学不到伦敦、纽约,那你一定没混好。审美习惯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国人普遍追求大而美的生活的愿望代替了一切理智。

Read more

朋友四型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Read more

寂寞绝唱

五年前,也是一个冬晚,全家一起观看一部关于音乐家的dvd《她比烟花寂寞》,这是一种情愫,因为曾经家有琴童;五年后的日子里发现此片,特意在午夜里重看,情节未必重要了,但似曾相似的场景—父母带带了孩子上琴课的回忆—-家里小琴童是被一位“老伯伯”诱导玩上小提琴的,从此十年不断,从黄浦江东头到西头,每次要化5个小时,课上好了可以买“肯特基”,老师批评了只能买个冰棍,为平时家庭练习至少一小时,耗费了家庭所有吵架的80%,打断折断了5把弓-陆续买了7-8把琴,甚至倾一年积蓄买好了当时最好水准的成年琴。其实所有的“童子功”都是家长的坚持和牺牲换来的!

Read more